抗發炎、抗氧化與癌症預防控制

細胞慢性發炎的 最終結果就是癌化

發炎,為甚麼發炎了? 發炎的因素可以區分為外來因素與內在因素。

 

慢性發炎(外來因素)

外來因素主要為病毒、細菌感染,不當的生活模式,造成身體的破壞。組織壞死、紅腫熱痛的症狀屬於感染的急性發炎,多數在急性期結束後,身體將老舊的廢物、清除白血球免疫細胞與病菌作戰的場域後,發炎就會停止。如果自身的免疫系統無法完全清除外源的感染,只能控制的狀態下病菌就會長期存在人體,慢性發炎,B型肝炎、子宮受HPV病毒感染導致的內膜炎、鼻咽因EB病毒導致的咽炎都屬於此類,經年累月人體都無法自行的清除,最終就會導致癌症的產生。

 

在醫學上已經可以明確的瞭解,感染導致的慢性發炎與癌症密切相關,B型肝炎病毒會導致肝癌、HPV人類乳突病毒會導致子宮頸癌、陰莖癌、肛門癌、EB病毒會導致鼻咽癌(又稱為廣東癌),跟廣東地區時常食用醃漬品與基因敏感多有關係。

 

錯誤的生活模式也是屬於外在因素此類的發炎,嚼食檳榔、抽菸、喝酒都是不斷刺激與破壞黏膜,進而導致慢性的發炎造成口咽炎、食道炎,最終可能造成口腔癌、頭頸癌、肺癌。

 

慢性發炎(內在因素)

內在因素則與自體免疫相關,如甲狀腺炎、類風溼性關節炎、僵直頸椎炎、慢性腸炎等,雖致癌的風險比起外在因素低,但仍是具有相當機會。

 

無論內在或是外在因素,癌症發展的主要原因在自身免疫力不足與不受控制的發炎,無法清除病毒與控制發炎,使得細胞不斷破壞再生之間循環,一旦關鍵基因出錯,細胞就會變異為癌細胞,進而攻擊其他正常組織。

 

如何預防慢性發炎

身體裡面存在一套非常精準的關鍵系統-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與致癌基因(oncogene)的平衡。預防癌症,就要避免啟動致癌基因與活化抑癌基因。以下可以透過預防以及控制來達到。

 

第一個是預防,透過疫苗避免感染、或是遠離風險因子,強化自身免疫力都可以達到基本的預防。預防致癌基因的活化,如避免感染病原體EB、HBV、HPV感染、或定期檢查追蹤家族癌症遺傳關聯風險,如家族性大腸瘜肉症、BRCA1基因異常等。

 

第二個是控制,控制感染後慢性發炎的狀態,慢性發炎的過程就是免疫細胞不斷的攻擊受感染的細胞,同時讓新生的細胞無法得以成長重建的狀態,不受控制的免疫反應,無差別的摧毀自身免疫系統與組織器官。足量維生素、礦物質以及攝取多元新鮮蔬果或其輔食品,透過維持生化反應機轉,如強化身體解毒機能SOD、GSH、Catalyst 解毒酵素,以抗發炎抗氧化、減少自由基破壞、達到慢性炎症控制,進而起到積極預防癌症的目的。

 

 

◎關於鄒尚勳 藥學博士

台灣大學藥學所博士

鄒博士醫藥保健相談所YT 主持人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