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慢性疲勞症候群(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慢性疲勞症候群(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是一種難以解釋持續性極度疲勞的病症。CFS的特徵在於持續的疲勞感即便經過長期休息後仍無法緩解,病程需持續至少六個月以上的極度疲勞,並排除其他已知病因才能得知。症狀嚴重者甚至可能無法維持日常生活和工作。

 

CFS患者的表現與診斷定義標準

其症狀多樣且複雜,主要包括:

• 持續性極度疲勞

即便休息後也無法緩解的持續疲勞,且會影響到日常生活。

• 認知功能障礙

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等。

• 睡眠障礙

睡眠質量差,無法達到恢復效果。

• 身體疼痛

非特異性肌肉和關節疼痛,且無發炎跡象。

• 其他症狀

反覆的喉嚨痛、淋巴結腫痛、發燒、皮疹等。

• 短期記憶力或專注力減退

 

可能的病理機轉原因

CFS的病理機轉尚不完全明瞭,目前涵蓋免疫系統異常神經系統功能失調內分泌系統失衡氧化壓力增加以及病毒感染等方面。

 

• 免疫系統異常

​​​​​​​慢性疲勞症候群的致病患者,通常表現出低度慢性發炎,特別是促炎性細胞因子的增高,顯示出持續的低度炎症狀態,可能進一步影響神經功能,導致疲勞和其他症狀,亦可能增加免疫系統的負荷,進一步加劇疲勞。

• 氧化壓力與粒線體功能障礙

​​​​​​​患者的氧化壓力水準常常偏高,抗氧化能力下降,會導致細胞損傷,特別是粒線體的能量產生減少,導致持續性疲勞。

•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被認為CFS的潛在觸發因素之一。部分患者在經歷病毒感染(流感、腸病毒等)後發生CFS症狀,這些病毒的持續性或潛伏性可能誘發慢性疲勞。

• 憂鬱症

​​​​​​​憂鬱症也被視為慢性疲勞症候群可能的原因之一。

 

預後與影響因素

研究表明,疲勞的嚴重程度是CFS預後的重要因素。若患者在感染過程中臥床時間較長、病前體質較差,或將症狀歸因於身體疾病,則可能增加其預後不良的風險。針對慢性疲勞症候群的長期研究發現,某些病患隨著時間會慢慢覺得症狀好轉,但是某些病患卻逐漸惡化,若患者在感染過程中臥床時間較長、病前體質較差,或將症狀歸因於身體疾病,則可能增加其預後不良的風險。

 

預後不好的因素包括:

慢性疲勞症狀超過1-2年 

情緒障礙 (反覆發作的憂鬱情緒、伴隨有吃太多睡太多、吃太少睡太少、全身無力、或注意力不集中) 

具有無法解釋的的臨床症狀 

 

慢性疲勞症候群是一種複雜的疾病,其病理機轉涉及免疫異常、神經系統變化、氧化壓力和病毒感染等多方面。免疫系統的慢性炎症反應、神經傳遞物質的不平衡、壓力應對失調、粒線體的氧化損傷以及潛在的病毒感染均可能互相影響,導致患者的持續疲勞和其他症狀。

 

儘管病理機轉尚未完全闡明,以上因素的聯合作用可能提供治療的新思路。目前有證據支持的有效療法只有運動認知行為療法,因為沒有特效藥,治療過程中,醫病之間的充分信賴與溝通尤為重要。因此,疲勞也是許多潛在疾病唯一的早期症狀,病患若有不明原因的疲勞,需長期追蹤及定期健康檢查​​​​​​​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