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首重預防
代謝症候群是指一系列代謝異常與危險因子的群聚現象,這些異常包括腹部肥胖、高血壓、血糖異常和血脂異常等等。雖是能提早預防及治療的疾病,但若未及早檢查治療,將比一般人增加6倍得到糖尿病的風險、4倍高血壓風險、3倍高血脂風險、2倍心臟病及腦中風風險,變成真正的『慢性病』病人。慢性病也會大大增加患心臟病、中風和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可見代謝症候群已經成為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健康挑戰,了解它的成因和預防方法極為重要。
代謝症候群的症狀
如果你有以下情況,那麼可能正處於代謝症候群的風險中。
腹部肥胖
腰圍過大,尤其是脂肪集中在腹部,這種「蘋果型」身材是最常見的警示信號。對於亞洲人來說,男性的腰圍≧90cm(35吋)、女性腰圍≧80cm(31吋)就屬於風險區。
高血壓
當你的血壓偏高(收縮壓≧130mmHg,或舒張壓≧85mmHg),無論是否服用降壓藥,這都屬於代謝症候群的一部分。
空腹血糖偏高
如果你的空腹血糖偏高(≧100 mg/dL),或者空腹三酸甘油酯偏高(≧150 mg/dL),這是胰島素阻抗的表現,胰島素阻抗是代謝症候群的核心問題之一。
血脂異常
血液中的「壞脂肪」三酸甘油脂太高(≧150 mg/dL);
「好脂肪」高密度脂蛋白HDL膽固醇太低(男性<40 mg/dL、女性<50 mg/dL)。
以上四項組成因子,符合三項即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的成因
並不是單一疾病,而是一系列健康問題的集合。最常見的原因包括:
• 胰島素阻抗
細胞對胰島素敏感度變差,是常見的代謝問題。當身體不能有效利用胰島素來控制血糖時,將導致血糖水平升高。
• 腹部肥胖
腹部脂肪比其他部位的脂肪更具危險性,腹部脂肪一多代表內臟脂肪堆積多,除了會引發炎症和腰圍粗,內臟脂肪多更容易導致代謝異常。
•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久坐的生活方式、高糖高脂飲食、吸煙和過量飲酒,都會加劇代謝異常。
• 遺傳因素
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糖尿病或心臟病,則健康風險會更高。
代謝症候群的危害
最令人擔憂的是,其顯著增加了多種重大疾病的風險:
• 心血管疾病
由於高血壓和血脂異常,代謝症候群患者更容易患上冠心病、心臟病和中風。
• 二型糖尿病
胰島素抗阻長期得不到控制,最終會導致糖尿病的發生。
• 肝病和腎病
內臟脂肪的增加和血糖失控,會對肝臟和腎臟造成嚴重損害。
• 睡眠呼吸中止
由於肥胖和呼吸道阻塞,這種狀況在代謝症候群患者中相當常見。
代謝症候群預防與追蹤
改變生活方式是關鍵!
• 減肥
即使是減少5-10%的體重,也能大幅度改善代謝健康,尤其是減少腹部脂肪。這樣能顯著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血壓和血糖。
• 規律運動
減少久坐,每天進行至少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騎自行車或游泳),不僅能幫助減肥,還能增強胰島素的作用。
• 健康飲食
選擇全穀物、水果、蔬菜、瘦肉蛋白(如魚類和家禽),少吃精製糖和加工食品。地中海飲食和DASH飲食對改善代謝異常特別有效。
• 戒煙限酒
吸菸和過量飲酒都會增加心血管風險,戒菸和減少酒精攝入可以減少這些風險。
• 進食有益健康的食物
多包括全穀類食物、蔬菜、水果,低脂或脫脂乳製品、瘦的肉類和魚。避免加工食品、氫化植物油、過量的鹽和糖。有關個人飲食營養資訊,建議諮詢註冊營養師。
• 定期諮詢醫生
控制你的血糖、膽固醇和血壓度數。
• 定期健檢監測血壓、血糖、血脂
善用國民健康署提供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40歲以上未滿65歲,每3年提供1次;65歲以上則每年提供1次),定期了解自身的血壓、血糖、血脂值,可及早發現代謝症候群相關問題,以利盡快介入與控制。
代謝症候群是現代社會重大的健康挑戰。通過調整生活方式、補充營養和適當藥物治療,將能有效降低其所帶來的風險。關注自身飲食、運動習慣和體重,並及時進行健康檢查,達到提早預防控制,是阻斷發生慢性疾病發生、降低健康危害的不二法門。